王超安

管理咨询师,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产业研究20余年,担任多家学术媒体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王超安>>产业研究>>

农机跨区作业发展需要政府扶持政策引导 【推荐】收藏

        来源:南京农机化所 作者: 曹光乔 

        农机跨区作业是农机共同利用和高效利用的典型模式,在政府扶持、政策引导下,其作业区域已覆盖全国粮食作物主要产区,作业领域从小麦拓展到水稻、玉米等作物,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7月,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和中国农机化导报联合组织开展了以“农机跨区作业十年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主题的公益调研活动,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130多名在校大学生利用暑期返乡机会,携带调研问卷,对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等五省参加夏季跨区作业的505个农机户和593个接受作业服务的农户进行了入户访谈调研。
 
        农机户自身特征
 
        从年龄结构看,农机户以中年为主。被调查的农机户13%分布在20至30岁年龄段,49%分布在30至40岁年龄段,29%分布在40至50岁年龄段,8%分布在50至60岁年龄段。即30至50岁之间的样本点占全部样本的78%,表明目前参与跨区作业的主力军是中年农户。从年龄结构和知识技能方面来看,这些农户外出务工的竞争优势并不显著,相反,他们一般都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实践经验,并且自身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因此,购买农业机械为农户提供有偿作业服务成为这部分农户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渠道。
 
        从教育水平来看,农机户文化程度普遍较高。67.52%的农机户教育程度为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和高中文化程度分别占13.07%和18.42%。这三类文化程度的样本点占了全部样本的99%。而2004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比率为29.2%,初中文化程度比率为50.4%,高中文化程度比率为10.1%。这表明我国农机户平均受教育水平高于农村整体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对技能培训具有较高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此外,受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机户的收入水平,不同文化分组样本点的平均收入存在显著差异,而且文化程度越高的分组,平均收入越高。调查样本中,小学文化组的平均收入为11568元,初中文化组的平均收入为17084元,高中文化组的平均收入为21427元。
 
        从农机购置资金渠道来看,农机户获取银行贷款的比例较小。调研对象中获得银行贷款的农机户共191户,占全部样本的37.8%;未获得银行贷款的农机户共314户,占全部样本的62.2%。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系统普遍存在“惜贷”现象,而且贷款结构特征与农业机械信贷要求相冲突,农户很难获得信用社较大额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对调研中获得银行贷款的农机户的资金结构进行分析,近50%资金来源于银行借贷,其余资金来源于家庭储蓄、亲戚朋友借款、私人有偿贷款的比例分别为37.82%、15.55%和1.34%。另外,机手保险意识比较淡薄,实际投保率较低,农机保险覆盖面小,调查样本中参加了农机财产保险和机手人身保险的样本只占31.68%。
 
        从农机户获取技术服务的途径来看,各有不同。79%的农机户主要依靠自己摸索掌握机器使用和维修技术,而通过农机制造企业、农机管理部门或者农机行业协会等渠道获取技术服务的比例相对较低。从获取跨区作业信息渠道来看,“自己联系”、“朋友介绍”和“中介人介绍”等为农机户获取作业信息的三种主要渠道,而从农机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公告获取作业信息的比例相对较低。
 
        从参与跨区作业的时间看,**近两年新增农机户数量有所下降。调查表明,从事跨区作业年限在6年以上、4至6年、2至4年、2年以内的农机户比例分别为17%、20%、36%、27%。前三个分段的情况表明年限分段越近的农机户所占比例越高,说明小麦跨区收获的市场供给在逐年增长;而2年以内时间段样本点的比例为27%,比上一个时间段样本点的比例要低,表明近两年小麦联合收割机趋于饱合,机械收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新进入者数量有所下降。
 
        从未来购机需求来看,愿意继续投资农机的农机户较少。在被调查农机户中,明确表示“肯定不购买”的306人,占60.59%,表示“依据政府补贴而定”的农机户55人,占10.89%;表示“不清楚”的76人,占15.05%;明确表示“打算购买农业机械”的68人,占13.47%。
 
        经营效益状况
 
        从农机户参与跨区作业的经营状况来看,纯收入分布在3万元以内的占总量的83%。按每台机器年均折旧1万元计算,纯收入在1万元以上收入段的农机户才能赢利,这部分农机户的比例为74.46%,表明目前大部分农机户处于赢利状态。本次调查的农机户作业面积(含跨区作业和本地作业)平均为882亩,保证较多的作业面积是农机户赚钱的主要原因。农机户来源于跨区作业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集中在60%左右,而且总体而言,纯收入越高的农机户其跨区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越高。调研数据表明,纯收入越高的分组,其平均总收入也越高。而且随着纯收入的增加,农机大户的平均总支出先下降后上升,分析表明,先下降其实是维修费用的下降,后上升其实是油料费用的上升。
 
        参加跨区作业的农机户的支出费用主要源自油料、维修、运输、中介(包含了食宿费用)、雇用人员等五方面费用。随着收入的增加,费用变化**大的是燃油费用和维修费用,收入越高的分组,支出结构中维修费用越少,油料费用越多。而且,随着收入的增加,超过10000~15000元收入组的维修费用、油料费用基本保持稳定,维修费用保持在10%左右,油料费保持在50%左右,运输、中介、雇用人员等各项费用均在10%左右浮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收入越低的农机户,一方面用于维修的支出较大,另一方面由于作业面积少而导致耗油和收入都低。因此,作业面积和机器质量是影响农机户收入的**主要因素。
 
        不同机型、不同品牌联合收获机的费用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农机户所有收入区间内,半喂入联合收获机的运输费用要明显高于全喂入联合收获机的运输费用;半喂入联合收获机维修费用波动较大,而全喂入机器在各个收入段上的平均维修费用均低于半喂入联合收获机。其主要原因是半喂入联合收获机结构复杂,损坏后需要更换进口零件,其维修费用十分高昂,因此其维修费用波动较大,而且机器一旦损坏,对作业收入影响也较大。
 
        影响因素
 
        今年我国柴油供应紧缺和价格上涨,对农机跨区作业影响很大,直接导致机手作业成本增加,农户负担加重。据测算,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稻麦联合收获机耗油量一般在1~2升/亩之间,因此柴油价格每升上涨1元,农机户作业成本就将上涨1~2元/亩,加上机械自走或运输耗油,作业成本显著上升。跨区作业市场机具竞争较激烈的地区,农机户无法向农户转嫁费用,作业成本提高,挫伤农机户跨区作业积极性;而机具竞争不激烈的地区,农机户则把上涨燃油费用转嫁给农民,加重农民负担。84%的农机户认为今年柴油价格上涨给农机跨区作业带来的影响“非常大”或“大”。此外,“机器作业过程中加不到油”也被列为机手今年跨区作业过程中**担心的情况之一。
 
        农机户在跨区作业过程中**担心的意外情况排序是:“作业中出现阴雨天气”、“机器出现故障得不到维修”和“机器加不到油”排在前三位,“出现安全事故”、“得不到作业信息”、“农户拒付或少付费用”这三种情况并列第四,“农户违约导致机器‘空跑’”排在第五。从前面的排序可以看出,向参加跨区作业农机户提供完善的机械故障维修服务和充足便捷的油料供应非常重要。
 
        在制约农机户跨区作业的影响因素排序中,“柴油价格上涨”、“农户田块太小”、“无机耕道路”是三项**主要的制约因素。通过对农户的调研,部分小麦收获未雇佣机械作业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田间机耕道路不畅通和土地规模过小,导致机械无法下地或农机户不愿接活。
 
        对于“是否曾与农户发生纠纷”情况的调研,有38.02%的农机户表示“曾与农户发生过纠纷”。而究其原因,农户拒付或少付作业费引起纠纷的占57.81%,农户认为作业质量不符合要求引起纠纷的占32.29%。由此可以看出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农户拒付或少付作业费和作业质量问题。
 
        农户态度
 
        农户注重“享受”现代工业文明成果。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户雇佣农业机械的首要原因是“降低劳动作业强度”;“节省作业时间”和“家庭劳动力不足”是另外两个主要原因。这表明,农民现在雇佣机械不光注重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而是越来越注重“享受”现代工业文明成果。事实上,传统农业生产作为劳动强度大和回报率低的行业,在社会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因此,只有不断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农民才会愿意继续停留在这个行业。近年来,农户收入不断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潜在需求变为有效市场需求,农户不仅有意愿而且有能力支付机械化的费用。
 
        农户对雇佣农业机械作业的满意程度较高。我们从作业质量、作业价格和服务态度等三方面调查了农户雇佣农业机械的满意程度,整体来说,农户对于雇佣机械的作业质量基本上是满意的,69%的农户对作业质量的评价是正面的,对作业质量不满意的比例只有4%。农户对于作业价格的满意程度不理想,对其持正面评价态度的农户为35%,持负面评价态度的农户占20%,剩下45%的农户对于作业价格的满意程度为“一般”。农户对于机手的服务态度比较肯定,认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农户占全部样本的61%,35%的农户认为“一般”,而认为“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仅有4%。
 
        农户理性选择雇佣本地或外地机械。在“雇佣本地农机”还是“雇佣外地农机”的问题上,农户的选择是理性的,看重作业价格和作业质量的农户占全部样本的44%,34%的农户选择雇佣本地农机。据我们调查发现,选择雇佣本地机械的主要原因是与本地农机户比较熟悉,雇佣外地农机会有伤和气。另外,本地农机户对外来机械的威胁也是限制原因之一。对于选择农机的地域持无所谓态度的农户占14%,这类农户多数拥有土地面积较少,雇佣本地或是外地农机对自己影响不大。
 
        政策建议
 
        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机耕道路建设的投入力度,并将其纳入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农用柴油补贴方案,向直接从事农业机械生产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燃油补贴,稳定农机作业市场;借助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引导农户调整农机装备结构,促进农业机械向水稻、玉米等作物和“三秋”作业等环节拓展,并进一步完善农机跨区作业的各类扶持政策。
    
        2.加大农机科研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改进农机产品性能,加强对农机质量和企业售后维修服务的监管,引导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机手技术培训。
 
        3.在稳定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权的前提下,鼓励以转租、入股等方式使土地向服务组织、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集中。
 
        4.农机主管部门配合农村信用社做好农机购置商业性贷款工作,如分析投资风险,评定购机户信用等级,监督贷款使用情况等,以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同时,加强农机户保险意识教育,与保险公司积极洽谈,鼓励农机户踊跃参保。
 
        5.做好跨区作业信息平台建设,重点做好动态信息发布,加强对跨区作业中介组织和中介人的规范和管理,维护好跨区作业市场秩序。




发表于 @ 2008年07月08日 10:28:00 |点击数(

旧一篇: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推荐】 | 新一篇:农业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 【推荐】

博客信息
王超安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18日
今天点击:968
本周点击:297
本月点击:1969
点击总数:251532
[发私信] [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管理咨询师,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产业研究20余年,担任多家学术媒体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经济日报社、农民日报、中国工业报等媒体发表作品300余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杂志发表作品40多篇。目前就职于一拖股份公司。 本博客除注明“原创”作品外,其余作品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以便删除。
文章分类
本人观点 本人观点(12篇)
播种机械保养 播种机械保养(14篇)
柴油机市场 柴油机市场(6篇)
柴油机维护保养 柴油机维护保养(72篇)
产业研究 产业研究(104篇)
迪尔天拖板块 迪尔天拖板块(2篇)
个人观点 个人观点(13篇)
购机补贴 购机补贴(11篇)
管理故事 管理故事(114篇)
管理文萃 管理文萃(13篇)
宏观走势 宏观走势(74篇)
农机具园地 农机具园地(39篇)
企业动态 企业动态(1篇)
收获机技术 收获机技术(10篇)
收获机市场 收获机市场(9篇)
收获机械维修保养 收获机械维修保养(48篇)
首长讲话 首长讲话(3篇)
拖拉机技术 拖拉机技术(37篇)
拖拉机市场 拖拉机市场(29篇)
拖拉机维修保养 拖拉机维修保养(109篇)
写作天地 写作天地(2篇)
行业亮点 行业亮点(100篇)
一拖公司板块 一拖公司板块(1篇)
油价上涨 油价上涨(21篇)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26篇)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1篇)
专家访谈 专家访谈(13篇)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0篇)
©2016 nongjitong beplay体育官网app 提供技术支持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政策  使用条款和版权声明
页面生成时间:2020/12/23 23:28:4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