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罗晓>>管理经纬>>
(推荐)
集中管理:让做大的企业继续做强
近日CCTV经济频道晚上黄金时间有这样一个广告:庆贺18家中国企业挺进2005年《财富》世界500强。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入了这个排行榜,但是做大的中国企业和同行业的国际企业有哪些区别?
在上榜的18家中国企业中,排名**高的中石化位列500强第31位。与同是石化行业世界500强排名第3的埃克森美孚的2004年营收相比,中石化751亿美元的年收入是美孚2710亿美元年收入的1/3左右;但在利润水平上,中石化13亿美元的利润却只有美孚253亿美元的1/20;再对比中石化的近40万员工总数和美孚的8.6万员工,双方的差距凸显无疑。这种差距不仅来自于规模,更来自于企业的集团监管、资金管理、战略执行、成本费用和绩效管理等综合性的管理差距,也同样存在其他行业中。
麦肯锡有一位资深的董事说:“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相比**大的进步之一就是
实现了集中管理,特别是财务的集中管理。”另据麦肯锡的调查发现,造成目前
中国企业效率低下、大而不强、管理脱节、资金流断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
是集团财务集中管理能力的缺失。
集中管理≠集权管理
GE的集中管理非常高效。据悉他们的资金管理是按小时、甚至按分钟来计算,他们可以经常利用在全球不同地区的时差来进行资金运作和做生意,其资金管理水平甚至超过了许多商业银行。什么是集中管理呢?
“集中管理”,不仅是数据管理的集中,更是在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和业务的集中管理和监控,例如集中财务核算与资金管理、集中库存管理、集中采购管理、网络分销等。今天,企业局部的、分散的系统到处存在,维护成本居高不下,业务流程难以协调一致,管理数据支离破碎。企业需要构建一个集中管理、协同商务平台,包含全局信息的集中掌控与分级管理、有效的集中监控和预警机制、精确的集中评估机制、有效的集中应用或分布部署。
与常见“集权管理”相比,集中管理不排斥分权,强调的是在一定监管规则下的适度的分权,重要业务信息的共享和业务过程的可视和控制,并不是集团总部取代分支机构所有的自主经营和决策权。对集团公司应该怎么样进行管理,需要了解集团本身的特点,这样才能制定相应的方案,从而也可避免那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现象的发生。
集中管理从财务开始
毋庸置疑,任何一项企业活动**终都可以很好地在财务上得到归结和体现。因此,从财务体系入手来加强集团企业集中管理进而走向全面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国外跨国公司运营的一条铁律就是——事权可以分散,但财权必须集中。
但是当前我国相当多集团企业内部信息存在严重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的现象,甚至人为制造信息孤岛,使得集团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全国80%以上的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
集团企业的财务控制是集团控制的基本手段,集团企业实行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集团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监控力度,建立财务“决策层—>管理控制层—>核算操作层”自上而下的全透明管理和监控信息网络,消除会计信息失真,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以财务管理进步促进企业管理进步,进而提高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在中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企业经营规模空前膨胀、管理幅度迅速增长、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大等前置条件下,应尽快过渡到“集权有道,分权有术”的精细化集中管理模式上来。
集中管理通过IT技术实现
中国的企业在迅速成长,规模越来越大,但很多企业在管理上不能实时监控。有人形容中国许多大型的集团企业在管理它们的业务时犹如看足球比赛的赛后录像,而不是在看实况,录像和实况的效果是很不一样的。
实现企业内部监控,尤其是集团企业总部对下属单位的监控,仅靠纸面上的文字规定,不能解决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事后的审计和外部监查也不能完全规避这种内控失灵的风险;而人为方式的全程监控受制于地点和时间,以及工作量,导致管理成本的升高和决策效率的低下。因此,利用网络IT技术为基础的管理软件,成为国际化现代企业集团实现“集中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国资委信息办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立波谈到,我国已有96%的大型企业确定了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发展策略,并有92.6%的企业已经确立了专门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机构,这些企业为实现集中管理有了很好的基础。能够体现集中管理思想的软件也在不断涌现,例如用友ERP-NC的核心思想表现为“协同商务、集中管理”,NC已经在中国500家不同行业的高端用户和集团企业得到了**佳实践,**新发布的用友ERP-NC3.1(国际版)更是全面进军国际市场。
企业间的并购、兼并、改制重组频繁发生,更多的企业在不断做大的同时,
更应该考虑如何做强。
(选自《机电商报》)
发表于 @ 2008年07月16日 21:50: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