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随言(6)
七
初识人参。在吉林大学得知一些人参栽植、生长的知识,还在于海业副院长办公桌上看到他的两个博士生关于人参生长环境方面的论文,顿时感上兴趣来。天津蓟县也有不少原始森林,是不是也可以试试种植人参,可能没有东北寒冷的冬季,对人参的品质或许有影响,但至少比萝卜强,还是空闲地块利用。
因此,沿路就打听有关人参的知识,思考这档子事体。在从敦化返回公主岭途中,还专门下到路边察看一处人参栽植场,甚至拔回一株人参幼苗。据说是第一年种植的,人工种植需要5年,太漫长了一点,在这个浮躁的社会!
移栽人参的想法可能有点异想天开。
八
一路行来,从天津到长春都是高速公路,长春到四平也是高速,而四平到敦化则只有国道,也还算好走。沿途风光也不错,绿油油一片。只是吉林境内高速修路的路段太多太长,实在有违高速的称号,这样的服务物所不符,按理高速费应该打折,可是无处说理去。
再有四平市内交通指示标示不明晰,走了不少冤枉路,就是走对了的路段因为标示不明,也一路嘀咕前行。
返程中,想借宿有名的刘老根龙泉山庄,路线不清,冷冷清清,慕名而去,扫兴而归。**终下榻于与其一篱之隔的尚阳山庄。深感当地没有好好利用这个资源。可惜了!
九
此次行程**后一站是拜访吉林丰禾植物公司的孙竹营总经理。孙是我的老朋友,80年代我们连续组织召开了6届全国秸秆利用技术与设备学术研讨会,他多次参加会议,并在会议上介绍他研究的秸秆皮穰分离技术。我对此一直兴趣不减,一直关注,可能前几年大家对此认识不足,现在看来这是一个绝好的技术,至少我这样认为。为此,我今年还应约写了一篇文章在《当代农机》上发表,题目就是“精打细算之秸秆皮穰分离技术”。1995年我们组织全国各地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了一本书《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与设备》,农业出版社出版,就收录了皮穰分离利用的内容。虽然接触时间很长了,但一直没有见过这种设备及其作业,未见庐山真面目。这次奔赴吉林**初衷就是考察该项技术,结果是转了一圈**后才来到**早的目标处,这也是“好戏在后头”的一种注解吧。
公司处落在公主岭市。孙总在高速公路口接我们,三转两转来到公司。孙总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一行,并详细介绍了该项技术这些年的开发应用情况。实则我们更想考察设备情况,后来在孙总带领下我们察看了设备,设计十分巧妙,对皮穰处理非常合理、到位,效果理想。这是我们看了好几年书也没有意想到的。再后来,双方就合作开发、推广,项目申报等方案进行了交流,按时下流行的语言讲,就是达成了共识,一同憧憬了美好的愿景。
皮穰分离综合利用就是将秸秆的皮和穰分离开,利用他们各自的优势、特色,分别再加工利用,提高利用效益,发挥各自的优势。穰是含蛋白较高的饲料,而秸皮则是纤维为主,适于造纸等行业,使这些行业上好的原料。过去混用,结果是用作饲料,粗纤维不起作用;用作造纸,穰其负作用。不是互补,反而成了相克。这不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了吗。分离之后,各得其所,各尽其长,乃是皆大欢喜。
发表于 @ 2007年07月09日 10:18: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