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
周六。游览格兰平。按要求带上洗漱用具、拖鞋和雨伞等物,早晨8点出发。出城不久就下起了雨,淅淅沥沥,缠绵不断。中午11点半到达格兰平。格兰平,这是一座山的名称,也是澳大利亚一个有名的风景旅游区。在一家农家院停车,安排住宿。像典型的中国农家乐旅游点一样,这是一个由几栋平房组成的农家院落。我们一行17人,含司机和一位随行家属,被安排在两栋房子的4间房里。我们住的房间是六人间,三架上下铺,似乎又回到学生年代。
雨时断时续。中午在一家意大利式快餐店用餐,鱼块或鸡块,加上一些炸薯条。餐后乘车去景点,到了山里,果然有些凉,赶紧扣上衣领,再往两边勘察,大雾莽莽,能见度很低,先后到鹰嘴岩的两个景点观览,树丛中弥漫的都是白雾,勉强排了几张照片,但见人在雾中,茫茫然也。这里据说去年遭遇山火,树木大多都是焦黑的,地面也是焦黑的,山火的痕迹依然浓烈,只是不曾闻到焦糊的味道,但从火烧得痕迹不难想象当初山火燎烧得景象。不过生命依然顽强,不少看似枯死的树干上又发出了绺绺新绿的枝条,正好印证一句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还在树丛中看到来澳大利亚见到的第一只野生的袋鼠,距离我们不过十数米,蜷着前腿,警惕地注视着我们这群不远万里前来询经的人群,雾中看不清具体的模样,短暂对视之后,蹦跳着消失在更远的枯木林中。
鹰嘴岩只在朦胧中看到一点影子。据说这是格兰平景区的象征。在从停车场前行鹰嘴岩的行程中,淅沥的毛毛雨不断变大,所以,在此短暂逗留,又匆匆返回。
下午3点,回到住宿的农家,外面下着雨,那也去不成了。晚餐,纯西式,烤鸡腿、牛排和牛肉火腿肠,加上一些煮蔬菜,西兰花、菜花、豇豆、南瓜、土豆、微型洋白菜,还有一盘生菜、西红柿,加上一些面包、蛋糕。虽不如中餐味美,但大家也兴致勃勃地热烈品尝。红酒是自带的,味甜劲大。不过今天比较文明,虽然也频频举杯,但没有过量者,恰到好处也。正好赶上今天是“七一”建党节,班长和大家又说了一些关于党的生日的话题,也算一次党的活动。全班15人,14人是党员,只有石玉颖是民主人士,同行的司机兼导游郑先生自称是1970年入的党,不过来澳大利亚20多年,入了澳籍,早已不是党内的同志了,大家打趣说他是派来的地下工作者。
晚上,因为半夜有世界杯足球比赛,有些人早睡,有些人打扑克,各得其所。据说有晚上又连看两场的,1点一场,5点一场。
7月2日
雨停了,天边挂起了彩虹,俗话说,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早起,天色朦胧之时,独自顺着荒野中的道路,往远处行走,道两边不时看到袋鼠在蹦跳,距离几米、十余米都有,走到路的尽头,是一个围栏,栏中围养着上百只袋鼠,或许还多,悠闲的在进食,看见有人靠近,渐渐远行而去。虽说是围养,但铁丝网又有一些破洞,袋鼠可以自由钻进钻出。所以,在这一片农舍的草地上不时能看到袋鼠蹦跳的身姿。可惜不能靠的太近,无法仔细观察它们的袋子是什么样子的。
与此同时,空中也热闹非凡。成千上万只,到底有多少可能谁也不知道,白鹦鹉在长空飞翔,嗷嗷嘶叫,像游行,又像聚会,时而翱翔,时而停顿在树枝上,白白皑皑一片,鸣叫声在晨空中回荡不绝。据观察细致者说,这些鹦鹉看似成群结队,实则成双成对,不时在树梢枝上亲密私语。无论观者作何评论,其状都未为壮观。
8点钟,收拾行装,再次上路。首先奔赴山中景点。第一个是名叫MACKENZIE的瀑布,英文FALLS,而我们的司机郑先生则用上海普通话说“破布”。走进景区,很远就能听到轰轰的水流声音,气势不小。一行人没有看明白英文的路标指示,因此先绕一个大圈,来到瀑布的对面山头,从上往下俯视瀑布,闻其声观其行装,却也不同凡响。也知道还有更好观摩的位置,于是原道返回,顺梯而下,来到瀑布的**底层,仰视瀑布,气势磅礴,水流如注,回声不绝,正面瀑布,丝丝水雾飘逸而来,直逼人面,清爽惬意。瀑布高约百十米,宽约四五十米,形状约似贵州黄果树瀑布,但规模不如。万千白沫从高空行落,似行云流水,多姿多彩,也壮观得很。昨天的大雨,可能也为今天的雄姿增添了不少的能量。
大家都毫不吝惜“胶卷”,举起相机上下左右照个不停。要留住这流水、留住这细雾,也要留住这轰鸣的水声,更要留住我们在这里找到的愉悦。
约10点半钟,又返回昨天留有遗憾的鹰嘴岩。今天雾气散去,但空中仍然兀突不清,烧焦的森林很是寂静,除我们一行人外,只有为数不多的老外过来。焦黑的树木,焦黑的石头和焦黑的土地,沉寂中却也难掩生命的活力,地上有了斑斑点点的绿草,黑黝的树干上新发的枝条和沁绿的叶片,也让人感到欣慰和对生命的顽强的敬佩。我拍下几张照片,用以明志这种生命的顽强。
重返鹰嘴岩,情形果然不同与昨天大雾中的空霭。鹰嘴岩,在绝壁之上,横空伸出两块岩石,一上一下,一长一短,绝似一张鹰嘴,其中还衔着一块明珠。站在鹰嘴岩,可以极目远逃,远处的山,远处的湖。昨年大火的痕迹历历在目,可能有上万顷的山林过火,近处,远处,都淤黑一片,虽然绿色已经悄悄爬上枝头,但黑色依然还是主题。我相信再有几场昨天这样的大雨,这片土地很快就会再次迸发出生命的活力,沐火重生,再次成为一片绿色的海洋。
返程途中,沿途到处都是大片大片的牧场,看不到一个牧者,牛羊休闲的生活着。澳洲养殖业是以一种休闲的方式在运行,在中国不可想象,国情不同。
下午3点多返回驻地。晚上全班到一家中餐馆吃自助火锅,15元一位,物品还算丰富,大家吃得饱饱的,我**后还连喝了三碗红豆稀粥。回到宿舍就只好躺在沙发上,放平,看报,实在太饱。
今天在景区遇上不少老外,都很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表现一种绅士风度。其中,一女老外,约莫20多岁,还用中文与我们到招呼,随即一起聊天,到过北京,名字叫什么没听清楚,用中文注音,大概应该是“好爱你”。
发表于 @ 2006年07月06日 17:58:00 |点击数()